第二阶段:味精由面筋或豆粕经酸水解制得,味精,它的学名是谷氨酸钠,味精易溶于水,吸湿性强,味道鲜美,我国味精厂从1965年开始以粮食为原料(玉米淀粉、大米、小麦淀粉、红薯淀粉),通过微生物发酵、提取、精制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谷氨酸钠,为市场增加了一种安全营养的调味品,使用后菜肴更加美味。
1、 味精发展历史特点及国民经济中地位味精,它的学名是谷氨酸钠。其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:第一阶段:1866年,德国人H. Ritthasen博士从面筋中分离出氨基酸。他们称之为谷氨酸,并根据原料的不同(因为面筋是从小麦中提取的)命名为谷氨酸或谷氨酸。1908年,日本东京大学池田育苗实验,从海带中分离出L-谷氨酸晶体。这种晶体和蛋白质水解成的L-谷氨酸是同一种物质,很好吃。第二阶段:味精由面筋或豆粕经酸水解制得。1965年以前是用这种方法生产的。这种方法消耗大,成本高,劳动强度大,对设备和耐酸设备要求高。第三阶段: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生物技术的发展,味精的生产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。我国味精厂从1965年开始以粮食为原料(玉米淀粉、大米、小麦淀粉、红薯淀粉),通过微生物发酵、提取、精制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谷氨酸钠,为市场增加了一种安全营养的调味品,使用后菜肴更加美味。
2、 味精生产工艺由小麦、大豆等原料制成的粉状或晶状调味品,含有较多的水解蛋白质或发酵淀粉。也可以用甜菜和蜂蜜通过化学合成制成,味精易溶于水,吸湿性强,味道鲜美。它溶于3000倍的水中仍有鲜味,其最佳溶解温度为70℃ ~ 90。
文章TAG:中国味精市场规模 味精 谷氨酸 学名 豆粕 阶段